条目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ㄧㄤ ㄓㄥ,ㄩˊ ㄨㄥ ㄉㄜ ㄌㄧ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词语解释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wēng dé lì

[two dogs fight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s with it;Parties in a quarrel are both losers] 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成语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汉语成语)

  •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