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马镫(馬鐙)

拼音 mǎ dèng

注音 ㄇㄚˇ ㄉㄥˋ

马镫 词语解释

解释
1.亦作"马"。 2.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
国语辞典
马镫mǎ dèngㄇㄚˇ ㄉㄥˋ
  1. 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

马镫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马镫

  •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已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云云,可见当时中国骑兵的选拔和训练之严,差不多同时代的中东,更是重装骑兵的天下,都是没有马镫的夹马骑行的骑兵,可见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只有更强化的训练才能弥补;另外如南欧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大名鼎鼎的伙伴骑兵更是亚历山大军队破敌的突击所在;北亚游牧民族的骑士更是从小骑行训练,加之高桥马鞍的发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强的机动性和骑术。
  • 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