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吐火罗语(吐火羅語)

拼音 tǔ huǒ luó yǔ

注音 ㄊㄨˇ ㄏㄨㄛˇ ㄌㄨㄛˊ ㄩˇ

吐火罗语 词语解释

解释
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国语辞典
吐火罗语tǔ huǒ luó yǔㄊㄨˇ ㄏㄨㄛˇ ㄌㄨㄛˊ ㄩˇ
  1. 一种古时流行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焉耆和库车一带的语言。分焉耆与库车两种方言。

吐火罗语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吐火罗语

  • 语是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后经考释,此语言有东西两种方言,习称吐火罗A(焉耆语)、吐火罗B(龟兹语)。拼写字母是源于印度的婆罗米系列字母(斜体),时间可能在6~8世纪之间。
  • 研究表明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而西藏象雄王朝时代使用的象雄语属于汉藏语系,故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吐火罗语即为古象雄语的说法皆为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