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三时(三時)

拼音 sān shí

注音 ㄙㄢ ㄕˊ

三时 词语解释

解释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
国语辞典
三时sān shíㄙㄢ ㄕˊ
  1. 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 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三时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三时

  • 三时:词汇
  • 三时:漫画《阿sa专用》人物
  • 三时:音乐乐团
  • 三时 (词汇)

  • 多义词。通俗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三时指教法发展之正、像、末三时,即正法、像法、末法等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