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平准(平準)

拼音 píng zhǔn

注音 ㄆㄧㄥˊ ㄓㄨㄣˇ

平准 词语解释

解释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2.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4.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
国语辞典
平准píng zhǔnㄆㄧㄥˊ ㄓㄨㄣˇ
  1. 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 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平准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平准

  • 平准是指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贵卖贱买以求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汉代桑弘羊首创。武帝元封元年 (公元前110年) 置平准官于京师(长安) 。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大农令改称大司农,扩大了机构,在其下设平准令丞,专司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