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臭椿

拼音 chòu chūn

注音 ㄔㄡˋ ㄔㄨㄣ

臭椿 词语解释

解释
  • 樗之俗称。以其有臭味,故名。皮和根均可作药用。又称为虎目树、大眼桐。
  • -----------------
    国语辞典
    臭椿chòu chūnㄔㄡˋ ㄔㄨㄣ
    1. 植物名。树皮平滑而有淡白色的条纹,因叶有臭气,故称为「臭椿」。可为药用,具有止血的功效。参见「樗」条。

    法语 ailante glanduleux

    臭椿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臭椿

  •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至灰黑色,原名樗(chū),又名椿树和木砻树,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它原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和台湾。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地带。这种树木生长迅速,可以在25年内达到15米的高度。此物种寿命较短,极少生存超过50年。
  • 本种在石灰岩地区生长良好,可作石灰岩地区的造林树种,也可作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木材黄白色,可制作农具车辆等;叶可饲椿蚕(天蚕);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等效;种子含油35%。本种在北美、欧、亚洲不少城市自行繁殖,成为“杂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