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不识之无 词语解释
解释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识之无
-----------------
国语辞典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清.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有儿名一生,废学增痴憨;曾不识之无,但索梨与柑。」
© Gushici.net
不识之无 成语解释
不识之无
【解释】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近义词】不识一丁
【反义词】学富五车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 gushici.net
不识之无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不识之无
© gushic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