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太平门(太平門)

拼音 tài píng mén

注音 ㄊㄞˋ ㄆㄧㄥˊ ㄇㄣˊ

太平门 词语解释

解释

太平门 tàipíngmén

[exit] 安全门,供火灾时向外逃离用的门或通道

-----------------
国语辞典
太平门tài píng mén ㄊㄞˋ ㄆㄧㄥˊ ㄇㄣˊ
  1. 公共建筑物为供紧急疏散人群,于普通门以外增设的门,称为「太平门」。如:「太平门绝不可堆放杂物,以免紧急事故发生时妨碍逃生。」

太平门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太平门 (南京太平门)

  • 太平门,为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东北垣,是明代京城的正北门,以南是朝阳门(今中山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因城门外为天牢所在,时常传出囚犯的哀呼之声,希望城内太平和谐,故取名“太平门”。
  • 太平门据有山湖之险,位于钟山与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钟山向西延伸的富贵山、覆舟山之间,是扼守钟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太平门东面的钟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
  • 1911年(清宣统三年),徐绍桢率苏浙联军由太平门光复南京,城楼在战火中被炸毁。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首都计划》里曾拟改名自由门,后被废弃仍用原名。
  • 1955年至1958年,南京市政府先后拆除太平门段城墙共360米,只留下东西两侧,富贵山与九华山上的残断城墙,原址后辟为龙蟠中路,为南京城东通往市中心的唯一一条主干道。
  • 2014年为重新连接龙脖子段和九华山段城墙,江苏省政府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改建太平门通道,主门洞设四股车道,两个辅门洞各设两股。此外门洞旁留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整座城门宽约7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