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力挽狂澜(力挽狂瀾)

拼音 lì wǎn kuáng lán

注音 ㄌㄧˋ ㄨㄢˇ ㄎㄨㄤˊ ㄌㄢˊ

力挽狂澜 词语解释

解释

力挽狂澜 lìwǎn-kuánglán

[to make herculean efforts to save a critical situation; make vigorous efforts to turn the tide; do one's utmost to save a desperate situation] 比喻控制猛烈的潮流,挽救危险的局势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大才,立大业。——《秋瑾集》

-----------------
国语辞典
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 ㄌㄧˋ ㄨㄢˇ ㄎㄨㄤˊ ㄌㄢˊ
  1. 阻遏、扭转异端邪说的横行。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元.王恽〈挽李子阳〉诗二首之二:「笔端力挽狂澜倒,袖里亲携太华来。」

力挽狂澜 成语解释

力挽狂澜

【解释】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示例】乾坤苍莽正风尘,~仗要人。 ◎清·丘逢甲《岭云每日楼诗钞·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

【近义词】扭转乾坤、砥柱中流

【反义词】力不能支、力不从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力挽狂澜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力挽狂澜

  • 力挽狂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ì wǎn kuáng lán,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等。出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