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怒形于色(怒形於色)

拼音 nù xíng yú sè

注音 ㄋㄨ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

怒形于色 词语解释

解释

怒形于色 nùxíng-yúsè

[betray one’s anger;look angry] 满脸怒气、极不愉快的神色很明显

说至此,参谋怒形于色,目光如炬!问“ 司令对过激党有无除灭方法?”答:“有!杀!”—— 老舍《赵子曰》

-----------------
国语辞典
怒形于色nù xíng yú sèㄋㄨ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
  1. 内心的愤怒显现在脸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曹沬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怒形于色 成语解释

怒形于色

【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近义词】怒不可遏、怒目切齿、怒气冲天

【反义词】喜形于色、喜不自胜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怒形于色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怒形于色

  • 怒形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nù xíng yú sè,解释为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