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 词语解释
解释亭长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
国语辞典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称为「亭父」。
© Gushici.net
亭长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亭长
© gushic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