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半吊子

拼音 bàn diào zǐ

注音 ㄅㄢˋ ㄉㄧㄠˋ ㄗˇ

半吊子 词语解释

解释

半吊子 bàndiàozi

(1) [smatterer]∶对某种知识只有一个粗略的、肤浅的或零星的了解的人或技艺不熟练的人

(2) [tactless and impulsive person]∶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国语辞典
半吊子bàn diào zi ㄅㄢˋ ㄉㄧㄠˋ ˙ㄗ
  1. 不通事理,行事卤莽的人。如:「你这个半吊子 !事情还没弄清楚就妄下断语,自作主张,真是莽撞。」也称为「半彪子」。

  2. 称一知半解的知识分子。如:「越是专家,越不敢妄下断语;越是半吊子,反而越会口出狂言。」也称为「半瓶醋」。

英语 dabbler, smatterer, tactless and impulsive person

法语 touche-à-tout, néophyte, dilettante

半吊子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半吊子

  • “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该熟语的意思是指:①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②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③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 追根溯源,这个熟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而铜钱一般为圆形方孔。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至迟从汉代起,人们就已开始时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这种穿铜钱的绳子在汉代时被称“贯”,如《史记·平准书》中就曾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贯”又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由于铜钱正面铸有文字,故一枚铜钱又称“一文”)。可能是由于钱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到了清代“一贯”又被称“一吊”。而半吊(即五百文)为一吊的半数,不满串、不成吊(貌似有“不成'调',不着调”之意?),所以人们就用 “半吊子”(或“半吊”)来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